父母沙龙为父母、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现场。这个研究现场提供了表达的空间,搭建了对话的平台,使得父母与教师得以相对完整地呈现、获得和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状况。
家庭教育沙龙活动策略:
1、活动目的
1、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水平,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,着力构建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和谐交流的平台,达成三者的良性互动。
2、帮助和引导父母更新家庭教育理念,提升广大伙长对家庭教育重要程度的认识,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办法和方法教育子女,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,让学生的身心愈加健康成长。
2、时间和地址
时间:20xx年十月18日晚上19:30-21:00
地址:东方村尾学校小学一年级各班教室
3、参加好友员
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
4、培训主题
“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”———易旭如老师
5、活动筹备
1、统筹安排:姜副校长
2、制定策略、筹备公告、签到表——姜立波
3、后勤工作:矿泉水——总务处
4、场地设施:电视演播中心(系统调配)——刘祥锦
5、接待:张晓明、许炳麟、段军(学校正门)
6、拍照——吴永聪;摄像——陈海燕
7、欢迎词——苏海盛
8、安全——苏海盛、黄清平
9、主持——郭丹
10、集团新闻报道上传——杜媛珍
6、活动过程
1、主持人主持(感谢父母的参与,此次讲坛的目的,介绍易旭如老师)
2、易旭如老师讲课
7、活动需要
1.做好与会职员的组织工作
做好教师的组织工作。姜立波副校长负责清点教师到会状况。
做好父母的组织工作。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父母的组织工作。
A、小学一年级全部父母参加会议,并于本周三下午放学时将公告发给学生转交其父母。
B、完成父母签到工作,并在下周一将签到表交到姜立波处。
C、各班班主任应提前安排好本班学生父母座位,并依据座次按排表清点本班到会父母人数。
D、所有与会父母需要在当天19:20之前到达学生所在的班级,按指定的地方就坐。
2.严格遵守会场纪律
会前各班主任要强调与会父母注意自己素质和纪律:会场内不能随便走动、不能抽烟、不能大声喧哗,不带孩子与会,将通信工具关闭或调至震动状况,带好纸笔并做好必要的记录,确保会议成效。
3.加大安全意识
保持秩序,负责人:苏海盛主任,此次会议参与职员海量,要对参加会议的职员强调来回途中的安全需要注意的地方,做好相应的安全预案,确保不出安全责任事故。
父母沙龙的话题选择与推行:
1、话题的寻求与展开
学校通过四种方法发现父母关注的话题。一是通过互联网寻求父母有兴趣的话题。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全校学生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关注的学生进步目的,发现其所关注的话题。三是以学段为单位,调查不同学段学生父母关注的焦点话题。四是以班级为单位,调查不同班级学生父母关注的话题。
通过调查得到的话题总是较为抽象,话题背后重叠着更深层次的问题。因此,学校邀请专家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研讨话题背后隐含的具体案例,还原问题在现实日常的真实存在。话题的展开过程就是父母沙龙拓展的过程,也是揭示问题和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。如“如何认识我们的缺点”这一话题具体化后,针对的是“学生忘带学具”这件事,而由此引发的话题是:父母对孩子是不是过于溺爱,与学生和父母是不是充分理解带齐学具的意义。
2、父母沙龙的推行模型
大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包含以下五个环节的父母沙龙推行模型,并在后续实践中不断调整。
·破冰热身——将参加沙龙的成员分为若干小组,各小组成员自我介绍并确定“主持人”“记录员”“思维导图书写员”“汇报员”的分工。
·小组风暴——各小组第一确定本组交流的主题,然后组内成员轮流表达我们的看法,对交流中存在的共性或困惑较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多轮讨论,最后将本组的看法总结提炼后以思维导图的方法呈目前大彩色纸上。
·大沙龙聚合陈述——各小组汇报员向全体职员陈述本组看法。
·对话交流——各小组就其他组的看法进行对话、交流。
·概要陈述——由校长做概要陈述。
在推行过程中,圆桌、名片卡、大彩色纸、茶点已成为父母沙龙的标志性特征,传递着沙龙“以父母为主体”的组织理念。
圆桌设计体现了每位成员都是平等交流的主体,而家校之间并非学校说、父母做的命令关系;为每位成员制作可贴在胸前的名片卡,使每位成员感觉到自己作为一名父母的要紧,每位父母的声音都不可以被淹没;为每一个小组提供的大彩色纸,使父母们的讨论能以具象的方法呈现,同时也给父母、教师提供了反身研究的材料;自行取用的茶点让父母感觉到学校的温暖,领会到父母在学校是要紧的成员而不止是旁观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