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领巾为何是红色的?若是小学生来回答,答案十之八九是:被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。可能,当时的你还会被逗乐,可当你看到孩子回答完后,闪烁着双眼期盼着表彰之际,你会忽然感觉,他或许真的觉得那就是血染红的,这个时候,你可能忽然发现这个答案非常残酷。
据一个民间研究团体报告,现在用最广的3个版本小学习语文教程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及知识性错误。其中,“爱迪生为母亲做手术”一文纯属虚构。该民间组织还称这类教程还存在经典的缺失、儿童视角的缺失、开心的缺失等问题。
“多种小学习语文教程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及知识性错误”。在网上,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,类似的帖子流传已久,只不过没如上述民间研究团体的报告一般详尽细致。很多八零后回忆起当初的小学课文,总是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,“感觉就像是被骗了终于清醒了一样”。
小学的语文教育,是要教会辩真识伪的本领吗?显然不是。小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,自然不拥有这种能力,徒然的高深,只能使得他们如坠云雾。既然这样,那真善美的课程内容,最重要的第一点,就应该是可信可取的吧?若是“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”,渐渐长大洞悉的孩子该怎么样去讲解这所有?当时信誓旦旦的执教者,又该情何以堪?
韩寒说,中国人首次撒谎大多是从写作文开始的。这也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印证。那样谎言的根基何在?可能就出在也撒谎的教程上面。从满纸谎话的教程培育出来的满口谎言的学生,——由于,课堂毕竟只不过生活的一部分,明显的错误孩子可以在课后获得验证,可却得不到更改,不能不跟着说起谎来——而这中间好像也存在着某种正比的关系,越是假大空的教程,越是培养不出真善美的学生。
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。它意味着,很多孩子从小所同意的教育就是不适当的、违背知识的,如此的结果有三种,要么心甘情愿折服的同意,被教程牵着鼻子走;要么表面内心都不同意,成为特立独行的学生;要么表面同意内心不服,在渐渐的扭曲的过程中完成学业。无论哪种结果,都是大家所不想看到,却使大家不能不同意了。
发现一篇课文的错误有那样难吗?特别是对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而言,答案显而易见,并不那样难。可问题难就难在,纵使了解课文错了,却也得不到修改的机会。也就是说,错也得接着教下去,由于出题者是根据课文出的,即便更正了课文的错误,可能却让学生在考试中“出错”。
不能不说,对心存良知的老师而言,这颇有的悲凉。压在卑微执教者身上的是种种限制与束缚,他们可能只期望孩子快快长大,等长大了就了解了,可却不曾想到,长大后的孩子进入的将是一个愈加知识泯灭的环境。
呼唤回归知识,在很多方面都已喊过了,可见效如何,依然还不可以乐观的下判断,假如想贴近知识,再一次的回归知识可以就自小学习语文课本开始吧。